通联泛亚 · 开放共赢· 创新发展

 

Connect Pan-Asia,Opening and Win-win,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通联泛亚 · 开放共赢· 创新发展

 

Connect Pan-Asia,Opening and Win-win,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南京国民政府与云南边疆地方关系的演变

首页    云南近现代史与陆军讲武堂史    南京国民政府与云南边疆地方关系的演变

 

南京国民政府与云南边疆地方关系的演变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近代中央权威重构的重要阶段,但地方主义的因素并未消除,更因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入侵,使这一时期的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呈现出多层复杂面相。其中,在中央与地方实力派关系的多层类型中,云南边疆地方实力派与国民政府中央关系既有众多类型中的共性,又能有其特殊性。总体上,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国民政府中央与云南边疆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内容。

 

观望中的模糊策略(19271928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同年云南政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92726日,龙云、胡若愚等联合发动二六政变结束了唐继尧在云南的统治阶段,但他们当时并不愿意接受国民党的领导。龙、胡等人于是年5月以云南省务委员会名义,发表了《云南省政府大政方针宣言》,其中有言始终与国民政府通力合作合作一语表露此时云南各派势力并不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仅是希望双方各取所需,维持相对友好关系,对国民政府能否统一全国仍持观望态度,滇系地方势力仍想维持其在云南的绝对权威。

 

蒋介石当时由于国民党高层内部权力角逐激烈,无力过问滇省政局,并认为滇省对其争取最高权力无足轻重,故决定对滇省各派维持平衡局面,实行模糊策略。在3月下旬曾对云南政局的变动表示谅解,对龙、胡等的争权斗争,不动声色,但对各军事首领都表示倚重,意图通过观察后再做最后决定。直到614日,才任命龙、胡、张的军事职务,而省长暂缺,以便等龙、胡等角逐后再择优录用

 

·一四事件发生后,龙云初步控制了云南的政局,并在19281月被任命为云南省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这意味着在经过一年左右的观望与龙云角逐成功的局面基本形成,蒋介石最终认可了龙云在云南的统治权。而龙云为取得蒋介石的进一步支持以稳固其地位,19288月,派遣周钟岳为特使,到南京面见蒋介石,报告了云南省军事收束、整理内部情形,与志公(龙云)始终拥护(蒋介石中央)之意,蒋介石亦意其殷勤,谓诸事皆可商办1928年秋,蒋介石派代表王柏龄来昆,公开指责胡若愚、张汝骥是叛军,对龙云极意拉笼。至此,蒋介石与云南地方实力派别之间模糊的政治策略基本结束,双方均已知道对方系将来自己政治关系交往的主角。

 

此时双方虽然结束了模糊策略,但蒋介石对龙云的承认具有两个目的:一、安定云南政局进而稳定西南及全国局势;二、借用龙云势力增强其斗争实力或话语权。但最终目标是将云南置于中央政府的稳固控制之下。龙云对此也认识颇清,他对于国民党新军阀头子蒋介石的武力统一政策,是心存畏惧的;对蒋介石虽表示遥申拥戴,唯命是听,但只不过是为了求得国民党中央对他的封建割据加以合法的承认;他看到了国民政府存在着蒋介石无力解决的国共内战问题、军阀内部各大派系之间的斗争,希望利用云南地居边远、中央鞭长莫及的区域优势,抵斥中央对云南地方事务的干预。

 

较为融洽的时期(19291934

 

1928615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称中国之统一,因全国人民奋斗与牺牲,正告完成。宣示了国民政府的统一已成为基本趋向,但直至1936年,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内部面临着编遣会议后形成的以胡汉民为领袖的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西南执行部及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与其对峙的格局。蒋介石面临的中心问题在于争夺并巩固其在南京国民政府中的最高领导地位,对于云南政局,以继续笼络龙云为主,借以牵制西南桂系和川系力量,并在国民党内派系争夺中壮大自身实力

 

当时,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势力认识到南京国民政府、桂双方旗鼓相当,针锋相对,毫不回护,而吾滇处此,以国家大针论,则当拥;以地方利害言,则当联桂。对此,云南地方实力派究竟会有怎样的选择?民国时期民族主义激扬,在民族主义的感召下,龙云亦具有解放中国民族,而建设一独立自由平等之国家的理念。因此,他最终在桂之间选择了蒋介石。当然,这也与他较清楚地认识到政府内部派系斗争的趋向有关。

 

1929年编遣会议召开,蒋介石急需各派支持。在192911821日,龙云、卢汉先后发出拥护编遣会议的通电。龙云电称:北伐成功,时逾半载,而军权迄未统一,事实无异割据,不外人国,致启轻视,民众痛苦未能解除,而国家建设至计,亦将无从实现,中央主持大计,统筹全局,有编遣会议之开。此举非特整顿军事,直系国家存亡,实行以后,军权统一,军费确定,国家根本建设自可迎刃而解。……滇省地居偏远,偏处强邻,国防所系,情势特殊。惟事关救国大计,在义不能独异,无论如何编遣,谨当唯命是听,绝对服从,追随各方同志,务期一致贯彻。此表态,客观上对蒋介石起了支持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蒋介石的困境,得到了蒋介石之投桃报李。随后,南京国民政府方面即发电龙云:电悉。滇省地属边,民国待书(舒),该军长尊重裁军计划,期在实行,具见爱国爱乡,深堪嘉许。这一时期,、龙双方关系较为密切。

 

龙云对蒋介石的支持,还体现在支持李返黔及出兵讨桂。蒋介石长期忙于中原内战,无力过问西南情事,又因视贵州为贫瘠之地,于政局影响无足轻重,故对贵州长期羁縻、不直接干预。贵州当时由周西成掌握,与蒋之关系并不融洽。蒋介石曾派人面见周西成,争取其拥讨桂,周未予理睬。故双方矛盾较大,于是蒋介石利用其贵州内部矛盾,1928年纵容和默许第四十三军李拥兵回黔,与周西成进行争斗。而在李被周西成击败退入云南陆良时,蒋介石指示龙云支援,帮助李夺取贵州政权。其实,李返黔系蒋介石排除贵州异己势力的手段。为支持完成此目标,龙云作出了军事部署,派兵支援李。虽然龙云的行为含有向贵州扩张势力的意图,但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的支持。

 

蒋桂战争中,蒋介石任命龙云为讨逆军第十路总指挥,并于1929414日、24日令龙云经贵州独山攻取桂系广西重镇柳州,其后云南方面虽然未能迅速准确地按照蒋介石命令在规定时间进入广西、占领柳州,但龙云在政治上倒向、通过通电宣扬给桂系以沉重压力,在此次系打败桂系过程中起了协同配合作用。而在中原大战中,龙云又给发电表示:反动军阀,破坏编遣,纵无命令,亦当仗义伸讨将于最短时间,……遵命抽调攻桂。蒋介石亦复电嘉奖:兄志节讨逆,无任佩。请速依尊意进行可也。龙云的讨桂达到了蒋介石借以牵制桂系的目的,这一时期蒋介石对龙云的表现较为满意。而正因如此, 1931年春卢汉、朱旭、张冲、张凤春等四师长发动政变时,蒋介石才会表示对龙云甚为系念思虑甚切,特致电龙云要求其回省主持政局,指示待其(龙云)复电再定处理办法,对四师长电暂置不复,体现了对龙云的支持态度。双方的这一合作支持关系一直维持到了1934年底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西南地区。

 

相互猜忌与防备(19351936

 

1934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并于12月突破湘江向贵州前进,这给西南政局带来了重要影响。蒋介石与龙云维持了5年左右的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的前提是由于蒋无借口及实力干涉云南。蒋介石本人曾言:龙云好比南越王赵,自帝其国,非敢有害于天下。龙云只想称霸云南,称臣纳贡,既无问鼎中原之心,亦乏窥窃神器之力,不同、阎、李、白,对龙云要容忍,只要服从中原,即使在云南另搞一套,最后为我所用,无伤大局。对龙云要忍小忿而就大谋,抬高左手,就等于压低右手,提拔龙云,也就是压低李、白。透过此语可看出对龙云以利用为主,并不真正信任。

 

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西南,给蒋介石带来了契机。在追剿中央红军时,1934年蒋介石在南昌曾言:川、滇、黔三省各自为政,共军入黔我们就可以跟进去,比我们专为图黔而用兵还好。川、滇为自救也不能不欢迎我们去,更无从借口阻止我们去,此乃政治上最好的机会。今后只要我们军事、政治、人事、经济调配适宜,必可造成统一局面。为达成目的,蒋介石对西南各省进行了积极渗透。1934年,蒋介石任命刘湘为四川善后督办兼省政府主席,乘机派贺国光率领参谋团入川,名义指导响川军监督红军的军事行动上,但同时也是负责分化拉笼四川各军,插足四川,为统一川滇黔做准备。而在蒋介石的不断分化下,川系军阀逐渐瓦解。1935年,蒋介石指派薛岳借跟踪红军之名,乘机入据贵阳,进而控制了贵州局面。蒋介石假途掌政之意实现,南京政府中央完成了对贵州的直接控制。

 

龙云认为蒋介石对付四川的种种手段,好是他自己的前车之鉴;而、龙前期由于互相需要,表面融洽,但根本并不信任。给龙加官晋爵只是虚荣,并无实权。云贵两省,历来唇齿相依,贵州被吃掉,龙总不免有些唇亡齿寒之感。龙对蒋深有戒备。1934年底蒋介石任命龙云兼任讨逆军第二路总指挥出兵防堵红军时,龙云部属就分析道:蒋介石这次追堵共军,实有一箭双雕之野心,不仅想消灭共军,而且还想乘便消灭地方武装。因此,我们只好遵照的命令出兵,使他以后无所借口。如果共军进入云南,由中央军必跟踪而来,那就会使云南政局有发生变化的可能。因此,我们防堵共军,还是以出兵贵州为上策。在共军未进入云南以前,应最大努力去防堵,总以不使共军进入云南为最好。但我们兵力不敷分配,处处设防则处处薄弱,集中一点则两则空虚,防堵任务诸不易达成。因此,不能不有共军入境的打算。若共军已进入云南,为免除以后一切麻烦起见,只有追而不堵,将共军尽快赶出境为最好。此见解得到了龙云的充分认可。龙云担心蒋介石借追击红军之名,重兵压境解决其统治云南的局面,对中央军入滇十分戒备。当时由薛岳率领的中央军先头部队接近昆明时,龙云以滇省贫困为借口,不欢迎中央军驻滇,坚决不许部队进入昆明,迫使薛岳部队最终回驻贵州。19354月,蒋介石在任命龙云为滇黔绥靖公署主任时,以薛岳为副主任,实含有监视之意。由于滇军实力相对较强且戒备森严,蒋又忙于剿共及防范桂系,也无合适的时机与借口对付龙云,双方还暂保持平静。

 

19355月,蒋介石亲临昆明。龙云益叹服总之伟大,为余(陈布雷)等言之者再,而蒋介石称赞龙云坦易而明大义,只与龙云讨论如何振兴文化产业,以建设西南国防根据地,其他政事,虽龙君屡请指示,蒋公均仅示大概,属其全权负责,不愿责与速效焉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龙云还打出通电,表示激昂慷慨”“义愤填膺,但在省府会议上却估计不会幸免,言下大有此后莫与毒也已。而在蒋介石被释放后,又派其子龙绳武及高级幕僚为代表到南京向问安,蒋亦表示礼谢。、龙之表现,均系双方在特写政治场合的政治作秀。谋求中央政治权威的重塑与维持地方主义势力矛盾的存在决定了二者关系必然最终要决裂,双方微妙的关系在抗战发生后更趋复杂。

 

斗而不破破裂19371945

 

抗战爆发后,西南成为大后方,云南战略地位十分关键。蒋介石中央系的武装力量先后进入西南,与龙云的矛盾逐步尖锐,双方均防备甚严。由于国难当头,民族矛盾突出,而西南滇川桂系均先后派军抗战,蒋介石既无足够兵力、亦无充足的理由解决龙云,但对云南的部署却步步相依,双方展开了激烈的隐秘斗争。由于抗日战争的关键性,双方关系在表面上并未明显破裂,甚至还出现团结一致抗日情形,可谓其是斗而不破;但随着局势转变,到1945年,双方关系彻底摊牌。

 

1938年,蒋介石以抗战统帅的权力,以卢汉所率的滇系精锐部队调出云南入湘,到第九战区参加抗战。这既是全国抗战形势的客观要求,也含有蒋介石削弱地方实力的意图在内。同时,南京政府中央机关以疏散为名撤到云南,中央银行、资源委员会、西南运输处等,都先后在昆明成立,逐步展开了对云南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渗透工作。对此,龙云十分警惕。当蒋介石派遣中央的宪兵十三团入滇时,龙云既无法拒绝,但亦知此为监视其的部队,故只准宪兵十三团驻飞机场及中央仓库,不准进驻昆明市区。对龙云的行为,蒋介石内心十分清楚。由于云南系抗战的战略大后方,为各方势力所瞩目;并且滇系积极响应抗战,蒋介石不得不在许多方面予以妥协,并委任龙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等官职以示笼络。但龙云并无实权干涉中央部队,而且看到其他各省部队都先后被蒋介石或软或硬吃掉,对蒋之戒备更甚。中央军的小部队入滇,事前都必须取得龙云同意。蒋介石也派了大量军统人员,监视云南地方情况。1938年,龙云到汉口与蒋介石见面,曾当面要求蒋介石撤走军统特工人员,但蒋介石予以否认。双方这种复杂的斗争关系由于各种因素在表面仍然维持着友好关系,但双方均清楚对方系实现自己政治意图的障碍。

 

龙云与中央在昆的军政机构矛盾突出,甚至发生过武装冲突。虽然蒋介石佯装不知,显得极为优容龙云,但心病早已萌生。而汪精卫叛敌事件及昆明市民主运动的高涨更使对龙云疑惧重重,更坚定了蒋介石除去龙云的决心:对滇方针亦以忍垢含羞处之,以待其变化也。在此思维下,蒋介石加快了解决龙云的军事部署。

 

随着中央军事力量在云南的增强,蒋介石又取得了美国的支持,决定摊牌。1945930日早晨5时,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杜聿明下令解除龙云武装,宣布免除龙云的本兼各职,任命其为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院长,龙云被迫离滇。到此,龙云为代表的云南地方实力派与国民政府中央的关系告一段落,开始了以卢汉为新的代表的云南地方实力派与国民政府中央关系的最后阶段。

 

同床异梦分道扬镳1945后)

 

蒋介石调离龙云,并未任命其亲信任云南省主席,是限于当时社会舆论的制约。国民政府中央实力虽然能控制云南,但卢汉仍有一定实力且为众望所归的龙云继承人,虽欲同时一网打尽,而势有不可,不得不把副主席的空衔给卢汉,以事敷衍应付滇人。

 

其实,在蒋介石在解除龙云职务时,也对卢汉做了诸多防备。在调卢汉率领的第一方面军接受日军投降时,同时部署了六十军、九十三军等10个师的优势兵力在越南监视滇军8个师,并派遣何应钦以视察受降为名,飞抵河内坐镇,监视卢汉使其不能动弹。并由空军副司令王叔铭于103日飞抵河内带去了的亲笔信:为加强中央,巩固地方,特任志舟兄(龙云的字)为军事参议院院长,调中枢供职,以全志舟兄晚节。并委兄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委李宗黄为民政厅长,在兄未到任前,由李宗黄代理。晓谕所属,以安众心。并望在越受降事竣,来渝一叙。蒋介石保志舟兄晚节一语,既体现出他对龙云的不满,但同时也应含有警示卢汉不能与中央作对的隐义在内。按惯例,国民政府时期省主席一般还兼任省保安司令以指挥地方团队,委任省主席的同时也会明令委任兼省保安司令,但对的委任并没省保安司令的任命令。而在卢汉起程赴重庆之际,蒋介石系的李宗黄在云南设立了警备总司令部。同时,蒋介石还将卢汉嫡系的十九、三十二两师拨并六十、九十三两军,调赴东北参加内战,将卢汉的军事力量基本驾空。体现出蒋介石对云南的戒备心理。

 

对蒋介石防备云南的态度,卢汉内心十分清楚,但形势的逼迫不得不向妥协,但也积极谋求巩固自身利益。双方博弈的重心是如何能够最好的维护自身的政治权利。虽然卢汉在许多方面均不得不听从南京政令,但二者貌合神离的政治形态无法根本消除,钩心斗角依然继续。蒋介石虽然在军事上压制了卢汉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但由于诸多因素制约,仍需要卢汉来维持云南省的社会政治。卢汉名义上均奉南京为正朔,但为维护自己利益,与之间时常尔虞我诈、互玩政治手腕,双方处同床异梦之态势。最后,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败势已成定局,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卢汉于1949129日宣布起义,与蒋介石最终分道扬镳。

 

总体上,与北京政府时期唐继尧的统治不同,龙云、卢汉等虽然占据了云南,但并无过问中央政局的实力,他们最主要的愿望就是在中央政府对其合法性认可的旗帜下维持对云南地方事务的主导权。而在与国民政府中央博弈的过程中,伴随国民政府中央力量在西南地区的不断强化,云南地方势力不断被压制。然而,由于国民党政权统治的根本脆弱性,国民党败逃台湾,民国时期发展起来的云南地方势力也最终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2019年5月29日 16:59
浏览量:0
收藏